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2016-凯发娱乐在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09浏览次数:0

为贯彻落实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要求,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学科建设任务,根据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总结

(一)主要成就

1.服务国家战略能力逐步提升。2013913,习近平主席在比什凯克峰会宣布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下称“培训基地”),之后习主席又连续2次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乌法峰会上强调了中方要依托培训基地,协助成员国培训司法人才。2014520,培训基地正式落户我校。这是建国以来上海首个地方高校直接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案例。2015年,培训基地先后成功举办了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的“塔吉克斯坦内务部高级干部研修班”、“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干部研修班”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大型活动安保培训班”、“塔吉克斯坦司法部高级官员培训班”。同时,培训基地相关政策咨询成果也获得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重视和好评,成为2014年度市教卫党委通报表扬的上海地区4家智库之一。

2.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校法学学科(行政法、环境资源法、监狱学)获批为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仅有5所学校获得法学一流学科),行政法、刑法学、经济法还被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15年,我校法学学科获得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资助立项;学校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被评为“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标志着我校学科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教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整合不足。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校高层次的课题项目、高级别的学术论文方面成果增长显著,但缺乏将这些学科建设成果辐射教学实践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科建设的成果难以辐射人才培养。同时,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编制数量有限,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整合不足,研究人员一枝独秀、单打独斗的状况也比较普遍,现有考核评价体系未能有效激发教学科研人员关注国家和地区战略问题的积极性,尚未形成高效合作、研究实力均等、凝聚力强的研究团队

(三)发展机遇

战略机遇:以协创中心建设对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但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海外利益安全和政治风险却甚少被关注,更缺乏系统化、针对性、前瞻性的研究。我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的专司安全的“安全保障协调小组” 的设置、《国家安全法》的公布等重大战略举措更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安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以我校发起的“‘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我校现有的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和平台优势,把“一带一路”的安全问题列入国家安全战略来把握,整体考虑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各领域的安全风险,设计合作发展与安全一体的战略设计和总体规划,开展学科、智库和培训平台建设,将是我校今后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快速提升学校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层次的重要战略机遇。

学科机遇:国家与上海的学科支持计划有利我校提升学科实力。目前,围绕学科打造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政策,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发展的政策环境。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布局规划(2014-2020年)》等规划方案的实施,都将是我校推进优势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我校应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安全战略和上海法治建设为目标,形成紧密对接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打造国内一流的学科、智库、培训平台,快速提升学校学科整体影响力。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结构,强化优势特色。统筹兼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与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统筹兼顾学科发展现实基础与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未来需求,加强学科发展体系的顶层设计,学校以法学高原学科、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创中心建设为纽带,积极建立校内外协同创新合作发展机制,整合国际、国内、校内三个层次的优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着力形成发展合力。

2.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以学院为主体加强一级学科建设;建立跨学院的学科建设协调机制,逐步理顺学科与学院之间的关系;以学科交叉建设项目为抓手推进一级学科的交叉,培育新的交叉学科增长点,探索跨学院、跨一级学科的交叉团队运行机制。

3.推进“学科强校战略”,实施“一流学科培育工程”。对接国家、上海两个层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和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实施“一流学科培育工程”为抓手以培训基地、法学高原学科和协创中心建设为主要平台,选择处在国家外交安全战略和上海法治建设急需的学科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和精准培育,优先支持法学、政治学2个优势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学校学科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2020年,形成以法学、政治学为优势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为特色学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二)具体目标

1. 培育国内一流学科“十三五”期间,法学以高原学科建设为契机,五年内学科排名进入国内前20%;政治学以“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创中心”建设为契机,为申报第二批上海市高原学科做好准备,五年内学科排名进入上海市前5名,国内学科排名进入前30%;“十三五”期间,学校依托培训基地、高原学科、协创中心、各类研究团队等平台建设,力争在国家级重大项目有突破,国家级重点类项目5项以上,国家级一般科研项目40项以上,省部级研究基地或平台新增3个以上,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以上,权威核心、重要期刊和重要转载类论文数量达到20篇以上,各类省部级项目100项以上,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著200部以上。

2.提高决策咨询能力。十三五”期间,形成决策咨询类成果的政策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最高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3大政策咨询智库品牌,省部级以上咨询报告采纳数量位居上海各类高校智库前4名,以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安全问题为主题的学术成果和咨询成果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学科分类引导支持计划”。按“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学科建设分类,制定差异化的学科引导支持政策。在学科布局上,学校形成以法学、政治学两个优势学科为主导,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特色学科为支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按照优势学科ⅰ类、优势学科ⅱ类、特色学科ⅰ类、特色学科ⅱ类四个层次制定不同的学科发展定位、建设标准、目标要求和支持政策。优势学科按照高原学科标准建设,特色学科将围绕自身特色和我校优势学科的发展目标规划自身建设方向。学校对各学院学科建设进行精准培育和个性化支持,在各学院对所属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和短板给予个性化的支持。

1 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期间学科与应用型专业分类指导计划

学科与专业类型

发展定位

指标要求

政策导向

优势学科ⅰ类

优势专业ⅰ类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

提升学校办学指标

a1(扶强ⅰ类)

优势学科ⅱ类

优势专业ⅱ类

特色鲜明、国内知名

优化学校办学指标

a2(扶强ⅱ类)

特色学科ⅰ类

特色专业ⅰ类

特色鲜明、区域一流

强化学校办学特色

t1(扶特类)

特色学科ⅱ类

特色专业ⅱ类

特色鲜明、区域知名

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t2(扶需类)

注:分类指导计划的相关分类办法、指标要求、配套政策将在学科、人事、教学、科研等专项规划及两级管理改革方案中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

(二)开展新型智库建设。“十三五”期间,对接市教委“高校新型智库建设项目”,以我校已获得的2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基础,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等特色智库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体制、“一带一路”安全问题的系统深入研究,争取获得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学科建设基地、高校智库等政策或项目支持,打造国内一流的智库、培训、咨询等社会服务平台。

(三)做好专业硕士学位点培育工作。深入推进法律硕士学位点建设的同时,做好公共管理、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四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准备工作,推进审计等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培育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推进3个专业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在非法学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硕士点培养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部门统筹、学院建设”为特点的管理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层次。

(四)推进法学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建设。推进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在已有的法学理论、刑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三个法学二级学科招生的基础上,推进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5个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建设。

(五)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团队建设。重点解决有关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衔接问题,及学术领军人才的培养问题,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占领学科发展高地。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和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此之外,学校将努力探索新的途径,力争将学科建设中取得科研成果第一时间用于人才培养,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科团队建设及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将围绕学科建设任务,加快培养学术骨干和对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速度,并根据其各学科建设计划敦促各其不断完善学科梯队建设,使梯队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更加合理。继续加强创新性学科团队的建设,努力建成若干科研力量较强的学术团队。

(六)发展特色学科与交叉学科,提升科研水平。围绕服务于学科建设的目标,动员校内管理资源,理顺体制和机制,使学科管理工作更高效、服务特色更明显、学科建设更强劲。高水平、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是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竞争点。随着学校各层次重点学科的建设,我校在论文的刊登、著作的出版以及科研项目的立项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标志性成果尚缺。十三五期间,我校将通过重点奖励高水平的项目、高级别的成果等方式鼓励学科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提高我校学科的整体水平。

(七)启动博士点申报工作。“十三五”期间,学校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培训基地”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平台,率先启动师资博士后合作培养、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申办工作,做好可行性评估与前置条件筹备等各项规划建设工作。

四、重大专项

(一)法学高原学科建设专项

建设目标:2020年,“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问题所依托的法学学科整体实力跻身国内学科排名前20%,分问题依托的行政法学和监狱学两个二级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金融法、环境资源法学科、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高原学科建设,行政法学科进入全国前三位,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监狱学学科整体实力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金融法学科、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学科在全球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全国整体排名进入前10名,在金融监管法治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法治保障体系、上合组织法律问题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环境资源法学科力争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5名。

建设内容:

——多头并举引进海内外优秀学科人才。2017年,通过高原学科建设,以师资博士后、合同制科研队伍建设等形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7名以上,培养或引进“东方学者”、曙光学者或者浦江学者15名,增强和充实学科师资队伍。

——引导学科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对在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校外专家采取“人才特区”的方式进行“引智”,破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带来的体制机制障碍。与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上海市司法局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争取12项以上研究报告或咨询报告被政府采纳。

——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通过组建跨校、跨部门、跨地区的学术团队,加强学术交流和创新,获国家级项目7-12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5篇以上;在法律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出版专著7-12部;举办城市社会治理的行政法治保障、城市犯罪治理的法治保障、城市金融安全的法治保障、城市环境治理的法治保障、上海合作组织法治研究等方向的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16-19次。

(二)“‘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创中心建设”专项

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我校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搭建开放灵活的校内外协作创新平台,举全校之力围绕“一带一路”安全保障领域的重大问题做好研究与咨询工作,建成直接为国家“一带一路”安全战略服务的重要基地。

建设内容:协同创新中心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系列、关键、重大问题研究;落实复合型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和高端实用人才培训;进一步推进各协同单位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究学科集群。

——推进高层次学科建设平台申报工作。争取在未来5年内,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有关“一带一路”安全问题的四大跨学科创新研究平台,推进国家、上海市高层次学科建设平台的申报工作,推进项目的申报组织、与协同单位之间的联络协调、日常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组织高层次科研项目攻关。以研究院各研究所、创新团队为主体,围绕一带一路安全问题的理论和对策研究、反恐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等重大问题,组织科研骨干,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申报,力争在4年内取得各类项目的突破。

——做好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打造“中国特色智库”。打造“上海欧亚安全论坛”等有影响力的智库交流平台,定期发布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究课题,定期发布有关“一带一路”安全问题的系列报告,建成高质量、国际标准的战略与安全研究数据库、评估与预警体系,成为外交部、商务部这一领域的重要智库,最终建成我国一路一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智库。

——推进最高法“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建设该基地力争成为最高人民法院解决“一带一路”司法实践问题以及上合组织国家外国法律查明主要依托的智库,并及早建成上合组织国家法律与政策文献中心。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究的重大创新任务,积极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在现有基础上,重新锁定一批与“一带一路”安全保障有重大关联的国外著名学术机构,与之建立密切的横向学术交流。

五、组织实施

1.加强各类学科建设经费的统筹。学校统筹调配国家、地方专项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用于学科建设。一级学科建设项目、学科交叉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各级平台平台和制度建设的各类专项在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向上不得重复。

2.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本规划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重要决策工作。党委书记、校长任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校领导班子任小组成员。

3.加强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开展学术自律教育活动,倡导十年磨一剑精神,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