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学校建校35周年,是全面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导向,认真抓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着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拓办学资源,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办学治校水平得到新提升。
一、以落实评估整改为抓手,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提升
1.评估整改扎实推进。学校根据专家组意见,认真制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并明确责任分工,推进落实25项整改任务。修订完成本科专业自主评估办法,完善评估管理制度。试行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组织专项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将专业评估结果与教学建设投入、教学考核挂钩。
2.教学改革再创佳绩。紧密对接行业和社会需求,新增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和法学(人工智能)、法学(法庭科学)本科专业方向。获批法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监狱学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获得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4项、本科重点课程8门,3门课程入选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政府管理学院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推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3.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0人,其中,2019年底在校研究生达到899人。大力实施上海市一流研究生引领计划,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大研究生导师选聘力度,学术硕士生导师达到112人,专业硕士生导师达到122人。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制定或修订10项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
4.“三全育人”成果丰硕。本科招生首次在分批次招生省份实现全部一本招生,录取本市新生中重点中学比例达到90.42%,其中市重点中学的比例达54.53%,比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生源质量持续向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选聘一批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出色,其中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冠军、上海市“挑战杯”决赛特等奖,男女板球队分获全国板球锦标赛(提高组)冠亚军;我校代表队作为中国内地唯一一支参赛队,在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全球竞赛中总积分排名第6。713名志愿者服务第二届进博会,22名志愿者入选西部计划,均位居全市高校之首。
二、以提升办学水平为关键,学科科研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
1.两级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按照重心下移、绩效考核、激发活力的目标要求,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指导意见》,起草了校级层面的两级管理改革系列配套制度,为2020年全面实施两级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根据学校发展总体布局和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优化调整二级学院设置,组建了政府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设立了体育法治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院、长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部分学院试行理事会制度,引入行业和社会办学资源,推进学校与行业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2.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博士点建设方案,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实施“佘山学者”岗位支持计划,完善法学高原学科管理办法、团队评价指标体系、人才类岗位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法学高原学科建设绩效。凝练若干特色学科方向,推进法学之外的学科快速发展,编制完成了《上海政法学院学科建设工作规划(2019-2023年)》,对于优化我校学科点布局和培养,提升学科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3.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级重大研究专项项目2项,实现了该类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家级一般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8项;横向科研合作课题26项,获得经费195万余元,有效推动了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通过全面的调研梳理,对《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等科研制度进行了修订,为营造“比、学、赶、超”的科研氛围,创建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学报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影响力指数在法学学科排序比2018年提升了7位。
4.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制定或修订了12项人事管理制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新增人员编制30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招录各类人才64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聘请14名资深教师为新进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16名教师获得上海市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项目资助,13名青年教师获得2019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4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批遴选了“同心聚核”“纪录辉煌”等10个教师思政品牌和9名“温暖人生好老师”。
三、以中国-上合基地为平台,服务国家战略取得新成果
1.培训工作大幅增加。中国-上合基地圆满完成上级委托培训任务,培训班次和人数相比往年大幅提升。其中,成功举办“上合组织成员国法官研修班”,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级别最高、来访国家最多的法官研修班。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培训工作,相互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对外培训任务。
2.智库成果成绩斐然。报送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得到有关部门高度肯定。聚焦上合组织法治、国家安全、“一带一路”法律保障等热点问题,设立专项课题45项,资助出版专著40项,邀请43名海外专家学者驻访交流。成功承办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巴黎进程”专家工作组会议,上合组织法治论坛、“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高层论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高端论坛、司法圆桌会议等常设学术论坛的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增强。
3.法律服务基地开局良好。2019年2月,司法部批准在学校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学校搭建了基地组织架构,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开设了上合组织法律服务系列讲坛。2019年9月,学校成功承办司法部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法律服务国际论坛”,18个国家司法部长或副部长率团参会,推动了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交流合作,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学校与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国际商会、斯德哥尔摩商会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助力上海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仲裁中心,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四、以拓展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开放办学迈上新台阶
1.教育国际化持续加速。认真落实因公出国(境)审批权,优化外事审批程序,启用外事综合管理系统。2019年新增境外合作院校和机构19家,接待境外来访158人次,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座28场,因公出国(境)交流访学207人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增至52个;学校再次获得“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获资助人数在入选的9所高校中排名第2。留学生生源分布日趋合理,在校留学生达到432名,生源遍布68个国家,体现中国特色、上海特点、上政特长的留学生培养体系初步建立。
2.国内合作成果显著。学校分别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单位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来自全国法学院校校长、院长和专家学者500余人参加,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上海政法学院文山州政法干警教育培训基地”“上海政法学院文山州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挂牌。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各类社会培训班次和人数稳步增加。
3.成功举办校庆系列活动。精心策划设计校庆方案,先后举办校友发展论坛、建校35周年发展大会、“四代校友”话初心等重要活动。正式成立校友会,汇聚社会办学资源,争取各类社会捐赠实现历史性突破。成立校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首部校志。组织举办“35周年校庆系列讲坛”50余场,出版建校35周年系列丛书和纪念文集。
五、以师生满意为标准,优化服务保障取得新进步
1.制度规范日益健全。加强建章立制,新增40余项全校性规章制度,更新完成十一大类近300项制度汇编。出台《上海政法学院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强化对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规范管理。积极组织申报并成功获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推进民主决策,设立校务委员会,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政策出台之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教职工办学治校的主体作用。
2.后勤保障不断加强。学生生活配套用房获批立项并顺利奠基,新校区改扩建规划获得教育部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老校区房地产证办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完成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完成招标采购项目230项,涉及经费4273万元。落实上海市垃圾分类要求,有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完成各类维修任务6586件,确保了各类设施安全运行。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组建平安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服务师生更加有力。完成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包括建成“一门式”学生事务平台、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增加汽车和助动车充电设施、优化教职工通勤车线路、热水淋浴进入学生宿舍、增设教学场所饮水设施、改扩建快递站等。认真起草完成非在编人员薪酬调整方案,进一步增加非在编人员薪酬收入;积极研究起草补充公积金方案并提请教代会审议,落实上级政策红利;关心教职工健康,上调补充医疗保障计划保费标准,邀请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加大帮困助学力度,全年共发放各类学生奖、助学金及帮困补助1983.3万元;共有2884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发放金额107余万元。
4.信息公开持续深化。学校持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实行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大力整合线上和线下平台资源,以信息公开网、校园网凯发娱乐在线主页、oa系统、各二级网页等网站集群为基础载体,以易班、微博、微信、移动校园app等为创新载体,以广播台、校报校刊、宣传栏、校园电子屏等为补充载体,构建资源共享、功能各有侧重的信息公开平台体系,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六、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1.主题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严格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责任清单,狠抓整改落实。加强学习教育,累计开展集中学习研讨740次,其中党委领导班子共开展17次集中学习研讨;发放学习读本11本逾4000册,印发学习资料7辑共7350册;共举办各级读书班75次,覆盖师生党员921人;多次得到学习强国、上海教卫党建网等媒体报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调研方案,共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37场,形成调研报告53篇。认真检视问题,深刻分析原因,针对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措施。严抓整改落实,学校党委确立了“铸魂工程”“聚力工程”“凝心工程”3大类30项整改项目,整改情况接受师生评议与监督。
2.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不断强化。提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能力,修订了《上海政法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规则》,制定了年度学习计划,引导每位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借助“学习强国”app加强自学并制定激励计划。加强对校园影院和学生广播台的管理,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完善思政课程建设,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聘请实务部门专家担任“大国安全”系列课程主讲教师,受到学生高度认同。
3.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本年度共进行12名中层干部选任,轮岗交流24名干部;推进干部监督,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工作;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本年度开展7期全体中层干部培训班并开展现场教学。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立机关党委,逐级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积极融入城市党建工作大局和青浦、松江区域化党建工作。
4.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狠抓巡视整改,逐条落实整改任务。抓好“四书四会三报告”工作,推进落实“四责协同”,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大监督执纪力度,纪委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三转”,严肃执纪问责,扎实开展警示教育。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回应了师生群众诉求,有效化解了矛盾。完成对14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重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两级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实现办学层次新突破,实现各项事业发展新跨越。
上海政法学院
2019年12月28日